2010-03-27

亞洲移工

龔尤倩
天主教嘉祿國際移民組織台灣分會

在整個人類歷史中,遷移始终是人們决意克服不利条件、改善生活狀况的一


種方式。由於全球化趨勢以及通信交通的進步,移居他處的人数已經大為增加。 在2005年,全世界已經有約二億的移民人口,他們離開自己的國家在海外工作或定居。三十年前,愛爾蘭、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都是移民輸出國,現在則已成移民移入國,亞洲的馬來西亞、韓國與泰國也面臨同樣的轉變。世界勞工組織表示,亞洲地區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籍勞工。自1995年到2000年,约290萬亞洲移工,约40%是前往另一個亞洲國家打工。外籍移工在新加坡占勞動力的28%,在馬來西亞占12%。

亞洲移動的歷史自一九七○年代開始,當時中東的石油輸出國家明顯的缺工現象,使得菲律賓、印尼等國開始向中東地區輸出勞工;這個勞工移動的現象到一九八○年代後,從中東轉變為亞洲新興的工業國(韓國、香港、新加坡與台灣)。亞洲內部的移工現象也越來越明顯。

亞洲的特殊性與變異性,使得亞洲移工現象呈現與其他洲非常不一樣的現象。亞洲擁有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,如中國、印度和印尼;同時也有最窮(如尼泊爾, 年國民生產毛額1,310美金)與富有的國家(如日本,年國民生產毛額25,130美金);許多亞洲國家同時呈現移工輸出與輸入,例如泰國以及馬來西亞。

亞洲移工現象有五項特殊性:

1. 以客工制度為主要的移工模式,移工不可以成為移民,只能短期工作一段時間,不被鼓勵長期居留,造成一些侵犯人權的現象。

2. 因為客工制度的結果,使得移工輸出或輸入國缺少社會網絡與資源,必須要透過官方或私人的仲介制度,來進行勞動力聘僱的工作,這使得高額仲介費成為一項嚴重的課題。

3. 移工的女性化趨势也變得明顯,已佔了移工的半數。她們大多數是家務勞動者,工作在私領域的家戶之中,最容易造成孤立弱勢的勞動處境。

4. 國際黑工,因為客鄉的移工體制限制了他們的移動與居留自由,於是他們或是逾期居留或是逃離原雇主,成為國際黑工。又因為他們國際黑工的身分在勞動市場上容易面對剝削。馬來西亞與泰國就有亞洲最多的國際移工數目。

5. 匯款。匯款已經越來越多亞洲國家是賄款為平衡國內生產毛額的重要挹助,但是這種現象也很容易造成「Dutch Disease」,使得這些移工輸出國不思改善國內環境增加投資,而依賴國外移工之匯款所得。

亞洲移工移民現象已經越見明顯。因此,國際勞工組織不斷呼籲亞洲各國

必須重視日益增加的移工現象,用前瞻性的眼光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。12月18日是聯合國世界移民日,也是聯合國《保護所有遷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》通過15週年紀念。世界移民日,國際社會倡議該公約所訂捍衛合法與非法移工的權利,強調移工家庭團聚權利。反觀台灣這般歧視的移工移民政策,台灣要跟上世界移工移民權益的保障潮流,還需要大加把勁。移民應該被視為是正分的文化資源。歐盟的經驗告訴我們,如果沒有一個融合方案,少數團體沒有資源融入社會,將使其不得不築起一道自我保護的城牆,並以傳統自我認定,自我防衛以抵抗在地社會的歧視。別忘了這些國際家庭是促進多元文化的生力軍,綜觀全世界,操著多種語言的國家已經不勝枚舉,一個同質性高的社會已不復見,多元族群與文化已儼然成為主流,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都是最好的例子。

同時,移工也不只是一個勞動者,還是一個公民社會的成員。讓移工有社會權利並併入失業、退休系統,避免移工因其「短暫居留身份」而成為廉價勞工,才能翻轉其被排除化的邊緣社會位置。只有政治力可以協調所謂的國家認同,因此,擴及移工之政治參與權,使得移工有參與本地事務之權利,擺脫其弱勢的社會地位與融合本地社會。人口結構改變,快速老年化的社會,台灣需要年輕勞動力以支持退休與社會福利系統。台灣移工與移民的政策亟需統合來思考,這樣的行動刻不容緩。 (2006.12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